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

7個刷牙誤解 毀掉一口好牙

牙齒是口腔保健的第一步,從小開始注意牙齒保健能對你的健康十分有益。而且,一排整潔亮白的牙齒也能提高你的魅力指數,讓你時刻綻放迷人笑臉。

刷牙是保護牙齒的最重要方式,你刷對了嗎?

誤解一:每天只刷一次牙
正解:吃完一頓飯就要刷一次牙

愛護牙齒的人早晚都會刷一次牙,而馬虎的人也許就只在早餐前對牙齒稍作清潔。但其實,最好的做法是:每吃完一頓飯就刷一次牙。

在吃完食物10分鐘左右漱口或刷牙,可有效降低蛀牙出現的幾率。這是由於飯後10分鐘內,口腔里的酸度達到高峰,酸性物質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琅質,形成脫鈣現象,造成蛀牙。如果沒辦法做到飯後刷牙,可以用漱口代替。

誤解二:水果和酸性食物會輻射牙齒 吃完就要馬上刷牙
正解:吃完酸性食物馬上刷牙會加速腐蝕速度

聽說飲料和水果等酸性食物會腐蝕牙齒,很多MM便覺得:吃完就馬上刷牙不就好了?
吃了水果或者喝了酸性飲料后,酸性物質會侵蝕牙齒的牙釉質,而位於牙釉質下面的一層是象牙質。如果在“錯誤”的時間刷牙,特別是在飯後15分鐘內刷牙,很可能使這種酸進入到牙齒更深的地方,並使其侵蝕速度比這種酸的自我腐蝕速度更快。
因此在享受完這些食物后,最好等上半個小時候再刷牙,就可充分避免這些不良影響。

誤解三:刷牙越用力越乾淨
正解:刷牙用力過大牙齦萎縮

很多人在刷牙時很仔細,認為刷牙時間越長,越用力,牙齒越乾淨。而科學研究證明,那樣做牙齒會受到很大損傷。刷牙用力過大會造成牙齒表層釉質與牙本質之間過分磨耗,出現牙齒過敏、牙髓暴露、甚至使牙齦損傷、退縮,露出被包埋的牙根部。

標誌是你的牙刷使用2-3個月即出現刷毛彎曲(在無接觸熱水的情況下)。

誤解四:牙刷刷頭面積大更省事或牙刷刷頭面積小更靈活
正解:要綜合考慮口腔大笑、張口程度和個人習慣等因素

有的人覺得,刷頭大一點,可以減少刷動的次數,而且也能夠更全範圍地接觸到牙齒的各個角落。有的人則覺得,刷頭小一點,可以保證牙刷在口腔里的靈活轉動,因此清潔更有效。
其實,刷頭大小要根據各人情況而定,需要綜合考慮口腔大小、張口程度及個人習慣等因素。並沒有統一的標準。
專家建議,成人牙刷應是:刷頭長約2.54-3.18厘米,寬約0.79-0.95厘米;刷毛2-4排,每排5-12束。但是,成人也可選擇刷頭2.3厘米長、0.8厘米寬的兒童牙刷。

誤解五:刷毛軟點刷牙效果更好
正解:太軟太硬都不好

太軟的毛易刷不幹凈,容易使牙齒殘留細菌得不到有效清潔。而太硬的毛,則容易傷害牙齒和牙齦,導致牙齦出血、牙齒受損等問題。
專家建議,刷毛要選擇軟硬適中,或稍軟的(不能太軟)。目前的刷毛多用尼龍絲製成。具體來說,可分為兩種――普通絲和杜邦絲。杜邦絲彈性較好,不容易倒。

誤解六:弧形刷頭效果最好
正解:不同形狀,對清潔效果並無大影響

隨着社會發展,牙刷的種類和形狀也越來越多,刷頭有方形和鑽石型、橢圓形,刷毛上緣有波浪形、平整型和V型等。
有人認為弧形牙刷清潔牙齒更有效,但其實,無論刷頭和刷毛的形狀甚至刷柄的形狀,對刷牙的效果其實都沒有大影響。

誤解七:牙刷不需要保養
正解:牙刷容易滋生細菌,要做好足夠的保養措施

牙刷只要用上一段時間,就會有大量的細菌生長繁殖,其中有白色念珠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肺炎球菌等。建議一個月換一次牙刷比較適宜,一把牙刷的使用壽命不宜超過三個月。


来源《看中国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